合成丙烯酸乳液的配方設計
丙烯酸樹脂及其涂料應用范圍很廣,如可用于金屬、塑料及木材等基材。金屬包括鐵、鋁、銅、鋅、不銹鋼等;塑料包括PP、HDPE、PC、ABS、PVC、HIPS、PET等。所涂飾的產(chǎn)品包括飛機、火車、汽車工程機械、家用電器、、五金制品、玩具、家具等,因此其配方設計是非常復雜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針對不同基材和產(chǎn)品確定樹脂劑型——溶劑型或水劑型;然后根據(jù)性能要求確定單體組成、玻璃化溫度(Tg)、溶劑組成、引發(fā)劑類型及用量和聚合工藝;最終通過實驗進行檢驗、修正,以確定最佳的產(chǎn)品工藝和配方。其中單體的選擇是配方設計的核心內(nèi)容。
一、單體的選擇
為方便應用,通常將聚合單體分為硬單體、軟單體和功能單體三大類。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睛(AN)是最常用的硬單體,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異辛酯(2-EHA)為最常用的軟單體。
長鏈的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如月桂酯、十八烷酯)具有較好的耐醇性和耐水性。
功能性單體有含羥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含羧基的單體有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羥基的引入可以為溶劑型樹脂提供與聚氨酯固化劑、氨基樹脂交聯(lián)用的官能團。其它功能單體有:丙烯酰胺(AAM)、羥甲基丙烯酰胺(NMA)、雙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乙酯(AAEM)、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乙烯基硅氧烷類(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異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稀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稀酰氧基丙基三(β-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單體等。功能單體的用量一般控制在1%~6%(mass ratio),不能太多,否則可能會影響樹脂或成漆的貯存穩(wěn)定性。乙烯基三異丙氧基硅烷單體由于異丙基的位阻效應,Si-O鍵水解較慢,在乳液聚合中其用量可以提高到10%,有利于提高乳液的耐水、耐候等性能,但是其價格較高。乳液聚合單體中,雙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酸乙酯(AAEM)分別需要同聚合終了外加的己二酰二肼、己二胺復合使用,水分揮發(fā)后可以在大分子鏈間架橋形成交聯(lián)膜。
含羧基的單體有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羧基的引入可以改善樹脂對顏、填料的潤飾性及對基材的附著力,而且同環(huán)氧基團有反應性,對氨基樹脂的固化有催化活性。樹脂的羧基含量常用酸值(A.V. ,即中和1g樹脂所需KOH的毫克數(shù),單位mgKOH/g(固體樹脂),一般A.V. 控制在10mgKOH/g(固體樹脂)左右,聚氨酯體系用時,A.V. 稍低些,氨基樹脂用時A.V. 可以大些,促進交聯(lián)。
合成羥基型丙烯酸樹脂時羥基單體的種類和用量對樹脂性能有重要影響。雙組分聚氨酯體系的羥基丙烯酸組分常用伯羥基類單體:丙烯酸羥乙酯(HEA)或甲基丙烯酸羥乙酯(HEMA);氨基烘漆的羥基丙烯酸組分常用仲羥基類單體:丙烯酸-β-羥丙酯(HPA)或甲基丙烯酸-β-羥丙酯(HPMA)。伯羥基類單體活性較高,由其合成的羥丙樹脂用作氨基烘漆的羥基組分時影響成漆貯存,可選擇仲羥基丙酯單體。近年來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型的羥基單體,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羥丁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與ε-己內(nèi)酯的加成物(1︰1或1︰2mol ratio,Dow Chem 公司)。
甲基丙烯酸羥乙酯與ε-己內(nèi)酯的加成物所合成的樹脂粘度較低,而且硬度、柔韌性可以實現(xiàn)很好的平衡。另外,通過羥基型鏈轉(zhuǎn)移劑 (如巰基乙醇、巰基丙醇、巰基丙酸-2-羥乙酯)可以在大分子鏈端引入羥基,改善羥基分布,提高硬度,并使分子量分布變窄,降低體系粘度。
為提高耐乙醇性要引入苯乙烯、丙烯睛及甲基丙烯酸的高級烷基酯,降低酯基含量。可以考慮二者并用,以平衡耐候性和耐乙醇性。甲基丙烯酸的高級烷基酯有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等。
涂料用丙樹脂常為共聚物,選擇單體時必須考慮他們的共聚活性。由于單體結(jié)構(gòu)不同,共聚活性不同,共聚物組成同單體混合物組成通常不同,對于二元、三元共聚,他們通過共聚物組成方程可以關(guān)聯(lián)。對于更多元的共聚,沒有很好的關(guān)聯(lián)方程可用,只能通過實驗研究,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實際工作時一般采用單體混合物“饑餓態(tài)”加料法(即單體投料速率<共聚速率)控制共聚物組成。為使共聚順利進行,共聚用混合單體的竟聚率不要相差太大,如苯乙烯同醋酸乙烯、氯乙烯、丙烯睛難以共聚。必須用活性相差較大的單體共聚時,可以補充一種單體進行過
渡,即加入一種單體,而該單體同其它單體的竟聚率比較接近、共聚性好,苯乙烯同丙烯睛難以共聚,加入丙烯酸酯類單體就可以改善他們的共聚性。
下表中一些單體對的竟聚率可用來評估單體的共聚活性。
選擇單體時還應注意單體的毒性大小,一般丙烯酸酯的毒性大于對應甲基丙烯酸酯的毒性,如丙烯酸甲酯的毒性大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毒性,此外丙烯酸乙酯的毒性也較大。在與丙烯酸酯類單體共聚用的單體中,丙烯睛、丙烯酰胺的毒性很大,應注意防護。
二、 TG 的設計
玻璃化溫度反映無定型聚合物由脆性的玻璃態(tài)轉(zhuǎn)變?yōu)楦邚棏B(tài)的轉(zhuǎn)變溫度。不同用途的涂料,其樹脂的玻璃化溫度相差很大。外墻漆用的彈性乳液其一般低于-10℃,北方應更低一些;而熱塑性塑料漆用樹脂的一般高于60℃。交聯(lián)型丙烯酸樹脂的一般在-20~400℃。玻璃化溫度的設計常用FOX公式:
其中, 為第i種單體的質(zhì)量分數(shù), 為第i種單體對應均聚物的玻璃化溫度,單位用K。一些單體的玻璃化溫度見前表。
該公式計算值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其準確度和單體組成有關(guān),并不確定。
三、 引發(fā)劑的選擇
溶劑型丙烯酸樹脂的引發(fā)劑主要有過氧類和偶氮類兩種。
常用的過氧類引發(fā)劑的引發(fā)活性見下表:
其中過氧化二苯甲酰(BPO)是一種最常用得過氧類引發(fā)劑,正常使用溫度70~100℃,過氧類引發(fā)劑容易發(fā)生誘導分解反應,而且其初級自由基容易奪取大分子鏈上的氫、氯等原子或基團,進而在大分子鏈上引入支鏈,使分子量分布變寬。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是近年來得到重要應用的引發(fā)劑,微黃色液體,沸點124℃,溶于大多數(shù)有機溶劑,室溫穩(wěn)定,對撞擊不敏感,儲運方便,它克服了過氧類引發(fā)劑的一些缺點,所合成的樹脂分子量分布較窄,有利于固體分的提高。
偶氮類引發(fā)劑品種較少,常用的主要有偶氮二異丁腈(AIBN)、偶氮二異庚腈(ABVN)。其中AIBN是最常用的引發(fā)劑品種,使用溫度60~80℃,該引發(fā)劑一般無誘導分解反應,所得大分子得分子量分布較窄。熱塑性丙烯酸樹脂常采用該類引發(fā)劑。其引發(fā)活性見下表:
為了使聚合平穩(wěn)進行,溶液聚合時常采用引發(fā)劑同單體混合滴加的工藝,單體滴加完畢,保溫數(shù)小時后,還需一次或幾次追加滴加后消除引發(fā)劑,以盡可能提高轉(zhuǎn)化率,每次引發(fā)劑用量為前者的10%~30%。
四、溶劑的選擇
用作室溫固化雙組分聚氨酯羥基組分的丙烯酸樹脂不能使用醇類、醚醇類溶劑,以防其和異氰酸酯基團反應,溶劑中含水量應盡可能低,可以在聚合完成后,減壓脫出部分溶劑,以帶出體系微量的水分。常用的溶劑為甲苯、二甲苯,可以適當加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環(huán)保涂料用溶劑不準含“三苯”——苯、甲苯、二甲苯,通常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BAC)、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混合溶劑為主。也有的體系以乙酸丁酯和重重芳烴(如重芳烴S-100,重芳烴S-150)作溶劑。
氨基烘漆用羥基丙烯酸樹脂可以用二甲苯、丁醇作混合溶劑,有時拼入一些丁基溶纖劑(BCS,乙二醇丁醚)、S-100、PMA、乙二醇乙醚乙酸酯(CAC)。
熱塑性丙烯酸樹脂除使用上述溶劑外,丙酮、丁(甲乙)酮(MEK)、甲基異丁基酮(MIBK)等酮類溶劑,乙醇、異丙醇(IPA)、丁醇等醇類溶劑也可應用。
實際上,樹脂用途決定單體的組成及溶劑選擇,為使聚合溫度下體系處于回流狀態(tài),溶劑常用混合溶劑,低沸點組分起回流作用,一旦確定了回流溶劑,就可以根據(jù)回流溫度選擇引發(fā)劑,對溶液聚合,主引發(fā)劑在聚合溫度時的半衰期一般在0.5~2h之間較好。有時可以復合使用一種較低活性引發(fā)劑,其半衰期一般在2~4h之間。
五、分子量調(diào)節(jié)劑
為了調(diào)控分子量,就需要加入分子量調(diào)節(jié)劑(或稱為粘度調(diào)節(jié)劑、鏈轉(zhuǎn)移劑)。分子量調(diào)節(jié)劑可以被長鏈自由基奪取原子或基團,長鏈自由基轉(zhuǎn)變?yōu)橐粋€死的大分子,并再生出一個具有引發(fā)、增長活性的自由基,因此好的分子量調(diào)節(jié)劑只降低聚合度或分子量,對聚合速率沒有影響。其用量可以用平均聚合度方程進行計算,但是自由基聚合有關(guān)聚合動力學參數(shù)很難查到,甚至同一種調(diào)節(jié)劑的鏈轉(zhuǎn)移常數(shù)也是聚合條件的變量,因此其用量只能通過多組實驗確定?,F(xiàn)在常用的品種為硫醇類化合物。如正十二烷基硫醇,仲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巰基乙醇,巰基乙酸等。巰基乙醇在轉(zhuǎn)移后再引發(fā)時可在大分子鏈上引入羥基,減少羥基型丙烯酸樹脂合成中羥基單體用量。
硫醇一般帶有臭味,其殘余將影響感官評價,因此其用量要很好地控制,目前,也有一些低氣味轉(zhuǎn)移劑可以選擇,如甲基苯乙烯的二聚體。另外根據(jù)聚合度控制原理,通過提高引發(fā)劑用量也可以對分子量起到一定的調(diào)控作用。